一、轴承行业现状
1、我国作为轴承的生产大国,用量大国,带动轴承行业形成了较大的经济规模。虽然产品质量与国际轴承品牌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随着我国轴承合资、独资企业技术水平的稳定提升,部分生产企业的工艺设备已达国际前沿水平。
2、随着经济的增速发展,我国轴承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配套能力不断增强,各种规格、类型的轴承基本满足生产、建设配套需求,更加促进了轴承流通市场建设。
3、生产厂家类型区域分布:(供经销商参考)
中国轴承成品制造企业大概有4000-5000家,最有代表性的国企哈轴、瓦轴、洛轴,民企
中国国内轴承产业行业现状浅析
中国机电产品流通协会轴承专委会会长张健业简要分析了中国轴承行业现状,并结合未来发展趋势,就行业内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一、轴承行业现状
1、我国作为轴承的生产大国,用量大国,带动轴承行业形成了较大的经济规模。虽然产品质量与国际轴承品牌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随着我国轴承合资、独资企业技术水平的稳定提升,部分生产企业的工艺设备已达国际前沿水平。
2、随着经济的增速发展,我国轴承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配套能力不断增强,各种规格、类型的轴承基本满足生产、建设配套需求,更加促进了轴承流通市场建设。
3、生产厂家类型区域分布:(供经销商参考)
中国轴承成品制造企业大概有4000-5000家,最有代表性的国企哈轴、瓦轴、洛轴,民企有天马、人本等厂家,其中规模化企业约有1500多家。
主要分布在:
哈尔滨地区:主要生产精密机床轴承,P5,P4级别双列短圆柱、角接触球轴承为主,代表性厂家有哈轴精密,新哈精密等;
瓦房店地区:主要生产中大型轴承为主,其中调心滚子轴承优势大,代表性厂家有大冶、瓦冶、光阳、金峰等。推力滚子轴承远东公司较专业;
洛阳地区:特大型轴承、精密轴承、非标特种轴承、滚动体、配件等相对比较综合;代表性厂家有洛轴、轴研科技、中机轴承、洛凌等,精密轴承众悦专业化较强,另有一批专精特小型专业化企业也集中于洛阳地区;
浙江新昌以中小型车加工件为主;慈溪、绍兴、台州地区以生产微型轴承为主,大部分以出口为主,部分为国内配套;江苏无锡地区以中小型调心滚子轴承为主,锻、车为辅,其中无锡三立公司以角接触球轴承为主。常州地区:以滚针轴承、组合轴承为主;
福建地区:龙溪生产关节轴承,南安地区生产带座外球面轴承较集中;
山东临清生产九大类轴承,其中中小型调心滚子、圆锥滚子轴承较多,薄壁轴承博特公司型号较全。另外,烟店是囯内最大的调剂市场,辐射全国小型门店。聊城以保持器为主,东阿以钢球为主,梁山生产圆锥滚子轴承为主,代表厂家有梁轴、星泰等。清水区域以中、小型锻、车为主;
河北临西地区有轴承大世界市场,销往全国。鑫泰公司在锻、车技术方面近几年发展较快;三桥公司具备锻、车、磨加工能力,以生产中、小圆锥滚子轴承为主。邯郸银河公司在生产轧机轴承方面较有代表性;馆陶地区以小型普通轴承为主;
安徽地区以成品厂家、锻、车为主。
二、轴承销售模式
1、经销商:以订单式销售为主,其中70%左右以门店式销售到小规模主机配套厂和维修市场,进货渠道以市场采购为主,但无国内外知名厂家代理资质,一般年销售收入300万-1000万之间,人员在5-10人之间;剩下的30%是具有国内外品牌代理资质的经销商,一般销售收入在500-2000万之间,其中代理国外品牌的经销商销售收入可多达上亿;
a.国产品牌授权代理商
国有轴承哈、瓦、洛三大企业授权代理商共近500家,授权代理商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北、华中地区。
b.国际品牌授权代理商
国际品牌SKF、NSK、FAG、NTN等进口品牌授权代理商近400家,主要分布于上海、山东、广东等地区。
2、厂家直供:与配套厂家直供,型号少、数量大。
三、轴承流通外部影响
1、内部影响
a.产业链压力:轴承流通过程中,受行业上下游配套领域原材料供给和价格波动影响,给轴承生产和流通均带来相应的流动资金压力和库存风险管理压力;
b.协同发展:轴承流通上、下游关联性企业可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尽可能保障企业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c.轴承流通市场的广度、深度发展与技术、质量、资金、管理等企业内部因素息息相关。
2、外部影响
a.国家政策利好影响:国内、国际发展策略紧跟国家战略步伐;
b.外贸政策调整影响:如何避免国际贸易争端所带来的风险;
c.市场需求变化影响:中国制造对轴承高端产品需求增多,进口轴承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国内轴承生产及经销企业而言,既是压力也是机遇。
四、存在问题
1、无序竞争:轴承业准入门槛低,低价竞争、生产企业与经销商竞争等问题,亟待市场秩序的规范;
2、质量参差不齐:贴牌现象甚多,缺乏有效品牌管理。
五、解决方案
1、建立健全的轴承经销市场秩序与规范,避免恶性价格竞争;鼓励高端轴承技术方向的多样性和特色技术,引导企业提升其非价格竞争力。
2、发挥轴承流通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整合业界资源,优势互补,协调配合,规避弱势与风险;
3、搭建规模、技术、品牌、渠道的优势平台,通过战略、战术、策略的融合、调整,集中全行业力量服务市场需求,进一步引导轴承流通市场建设朝纵深处发展。除代理适合当地企业认知的质量、品质、品牌外,建立自己的品牌;扩大轴承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的生产与合作,共同达到市场合理的需求。